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跑车文学 www.pcwx.cc,川水芙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事实上,细究起来,所谓的"紧张坚硬",只是文章的外壳,而从他那些充满忧愤和批判色彩的文字中,我们恰恰可以感受到文字后面,作者的那一颗炽热而充满爱意的心灵。正如我们在鲁迅先生那些"横眉冷对千夫指"的文字中,可以感受到他"俯首甘为孺子牛"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。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理解摩罗的文字,从耻辱者手记、自由的歌谣到因幸福而哭泣,我看到的与其说是一种"转变",不如说是一种"延续"。

    孟繁华先生把托尔斯泰颂扬爱的经典作品称为非主流的传统,把批判性的作品称为破坏性的主流传统,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,在我看来,批判和颂扬爱并不是完全对立的。恰恰相反,批判的背景是爱的缺席,批判的对象是爱的对立面,批判的准绳是爱的原则,而批判的目的更是爱的恢复、重建和完成。西方现代批判精神的目的就在于洞悉现实的黑暗性,生存的遮蔽性、虚无性,使存在得以澄明,使真理得以现身,使爱得以实现,只是它自身已经走入了绝望的深渊之中,才显现出某种破坏性,只有以此来理解这个"破坏"的主流传统,才能避免非此即彼的错误。在对爱、对信仰的呼唤中,值得警惕的是,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批判的立场,在批判之外的任何建设都是值得怀疑的,或者说,在怀疑之外的任何信仰都是值得怀疑的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探寻出爱和信仰的本质、源头、和能力,而不是再一次陷入人性的虚幻安慰中,再一次遭受爱和信仰的幻灭。

    谢有顺在一篇评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文章中,提出"皮相温情"这一说法,他是指余华在小说中写到的那些微弱而易碎的人性温暖,它们的光芒和热度是很有限的(见谢有顺绝望的判词一文);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重写爱情的时代中指出的,"我们要清醒地拒绝一种乌托邦式的爱情幻念,以及一切没有终极参照的相对性价值规范,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去除一切的遮蔽物,洞悉爱情的本性。"这里的爱情也可以引申为广义的爱。我不是说摩罗在文章中所描绘的爱是肤浅的"皮相温情",事实上,他所写到的爱都是极具人性深度的。但谢有顺所提出的问题又是值得思考的,这也是摩罗关于爱和信仰的思考中,已经有所涉及更有待进一步深入下去的另一个层面。

    摩罗在因幸福而哭泣的代跋聆听天国的神秘声音中说,需要"向人类之外去寻找拯救",但继而他又说,"说到底,爱的力量,拯救的力量,依然来自人类生命的内部。"这种自相矛盾的阐述显露出他在对爱对信仰的呼唤和寻求中,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,从这里出去,既是绝望的黑夜又是希望的黎明。就这个意义而言,我也更愿意把摩罗的"转变"理解为一种"延续"。

    我们知道,鲁迅先生到了最后对衰败的尘世已经完全绝望,因而才不饶恕不原谅不宽容,才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,他的话语在专制时期被利用就是可想而知的了。与其说这是鲁迅先生的局限不如说这是中国文化传统、和他所借鉴的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的局限,所以,从西方人文精神之外,从人类之外,来寻找希望的出路,正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和探求的问题。

    值得欣慰的是,摩罗已经在批判的基础上,开始了这种寻求。他从海子的诗歌中听到了爱的乐音而为之激动落泪;他在方济各的和平祈祷词中,沐浴到爱的阳光而为之欢欣鼓舞;他把他所感受到的这一切深情地诉之笔端,让我们放下仇恨,在宽恕中寻找爱,在苦难中寻找慰籍,在黑暗中寻找光明,在寒冷中寻找温暖,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在炼狱中寻找天堂对这种倾注了生命激情和心灵挚爱的写作,我们要表达的,是敬意是感动,是共鸣是理解,也是无限的期待和深切的祝福:愿更多的写作者,在新的世纪,奉献出更多能够触动我们灵魂的文字,让我们的心灵在爱的怀抱中,因幸福而哭泣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