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跑车文学 www.pcwx.cc,白水红叶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局里举行读书交流活动,大家认真读书,广泛交流,自己听了后,感受颇多。我交流的是读三字经的感受,交流结果经局长点评后,觉得自己的看法有很多不妥之处,决定再认真阅读、挖掘。此篇是第一次交流的稿子。

    大家好!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再读三字经,浅谈教育学。

    刚才听了三位同志的感受,心里充满了惊喜,也有了些新的发现。一是刚才雷书记一直提到一个人叫魏惠王,魏国建都在梁,很多书上也称他为梁惠王。梁惠王是一个运气很不好的人,他不仅没有抓住商鞅这位变法大家,有和我国的亚圣孟子失之交臂。二是刚才刘股长的讲话中提到了一个词语“潜规则”大家好像都置身于潜规则之中,对它深恶痛绝,又被它左右。到底怎样能解决潜规则的问题呢?我觉得还要从梁惠王与孟子见面的事上说起,当时孟子要用自己“仁义”的思想游顺梁惠王,一见到梁惠王,梁惠王就问,老头,到我们这儿来,有什么利于我们国家的事吗?孟子回答说,为什么要谈“利”呢?谈仁义就好了。国王谈有什么利于国家的事,大夫谈有什么利于封地的事,普通的士人和百姓谈有什么利于本人的事情,人人都以利为目的,国家就危险了,而潜规则就是利字惹得祸。记得十年前读过一本书,说是美国的一个社会学家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很是不满,到处吃喝嫖赌抽,社会风气日下,始终找不到民族的出路,他就翻阅世界各国的文学、思想典籍,当他读到论语的时候,他惊叹万分,说中国人真是伟大啊,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,人家2000多年前已经找到答案了。而我今天要说的三字经就有很多都是儒家的思想,论语的思想。三是我发现大家要读的书,都读懂了,而我读三字经却读的是一知半解,似懂非懂。所以见识也浅,再加上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专家,我只能浅论一下,不足之处或思想过于偏激之处,还望批评指正。

    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有三本,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,合称为“三百千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字经。但是我们小时候没有赶上读三字经,现在看来绝对是一种遗憾。

    这一次,我读三字经是从三年前开始的,因为女儿上幼儿园,每天回来都要背诵三字经,我首先是作为听众感受这本书的。越听越觉得有味道,越听越想听下一句,也越想知道书中每句话的意思。

    三字经,作者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、教育家、政治家王应麟。宋后各朝代都有补充,最著名的是清朝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历史,共计二十四句话。全书算上标点符号一共1504个字,算得上是我国最浓缩的文化简史和教育专著。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,以“教之道,贵以专”为主题,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,第二部分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,第三部分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,第四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次第。第五部分是中国通史纲要,第六部分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。

    下面我就将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从认知、教育、愉悦三个方面谈一谈。

    一是三字经是我国最浓缩的文化简史,短短一千余字,却有着丰富的生活、文学常识,教育方法、内容,我国古代通史,好读勤学的名人事迹等知识与典故,有着丰富的认知价值,值得一读。比如,什么是“三才”、“三光”、“三纲”、“四时”、“四方”、“五行”、“五常”、“六谷”、“六畜”、“七情”、“八音”、“九族”、“十义”?什么是“四书”、“六经”、“六官”、“四诗”、“三传”、“五子”、“三皇”、“二帝”、“三王”?在文中都能清楚地找到答案。还有孟母三迁,黄香温席,孔融让梨,仲尼师项橐,赵普读论语,头悬梁、锥刺股,囊萤映雪等典故故事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二是三字经是一本绝好的教育专著,几千年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汇总,其中不乏有光彩夺目,引人入胜的教育论述,有很强的教育指导意义,值得一读。我们现在提倡课程改革,我看了后,觉得课程改革不仅要向外边看,还要向后边看,不能因为创新而将过去所有的好的东西全部否定。试想一想,再好的教育理念大的过“因材施教”吗?在好的学习方法大的过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?”

    说到教育,我们就不得不搞清几个问题:

    一是要搞清谋生与人生的问题。谋生是人生的初级阶段,人生才是人活着的目的。谋生是来解决生存问题的,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了,就必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,比如说,思想境界,比若说立德立言立行。如果分不清这些问题,人就会被局限在物质利益的圈子里,小房换大房,小车换大车,糟糠之妻换个美女,没完没了总是在谋生阶段里打转,人生的价值就永远不会实现。

    二是要搞清事业与职业的问题。职业是你的饭碗,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,它与你的事业并不矛盾。你的兴趣所在、你的爱好与追求,你一生奋斗的目标才是你的事业。事业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赚钱的,古今中外的大家,无论是大艺术家还是大哲学家,都是死了以后才值钱的,活着的时候苦得很。职业与事业能合一最好,如果不能一致就要用职业来养事业。事业之志一旦定下来,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,否则将一事无成。

    三是要搞清知识与学问的问题。知识是通过“见闻觉知”逐渐积累起来的常识,学问是将知识具体落实到生活中去,用所学到的“文”去修正自己的心身行为,变化自己的气质。如此有“文”有“化”方为有“文化”否则我们充其量只是个“文人”而非“文化人”现代人脑袋里装的统统是百科知识,垃圾信息太多,真正的学问功底却一点也没有,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。几十年来学的文不少,但是有“文”没“化”;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,结果还是没有“文化”

    由此,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一下教育的目标是什么?到底是以竞争为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,还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?

    大家不难看出,我们现代的教育就是以竞争为手段的,以“利“为目的的“利”字当头,竞争就会逃离规则。校内校,补课班,屡禁不止;中考、小考、月考、周考,压力层出不穷。这样的教育就是一把双刃剑,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了,却始终没有弄清楚所学为何?所以,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