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跑车文学 www.pcwx.cc,粉墨舂秋汪精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汪精卫病入膏肓。

    来自重庆的情报人员,全力在追求的一个目标,就是汪精卫在日本治疗的真相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失望了。唯一所知道的是,汪精卫是住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第四病院。这还是因为这个病院附近,突然戒备森严,以及名古屋闹区出现了若干一望而知新近才到日本的中国人,加以研判而推断出来的结果。至于汪精卫治疗的经过,病情是好是坏,全无所知;连汪政府的许多要员,亦不明了。因为汪精卫全家,还有亲信,都到了日本;陈璧君严密封锁消息,滴水不漏;有时陈公博、周佛海亦密电去问,也是模棱两可,含含糊糊的答复。

    但终于找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线索。有一个久居上海的德国外科医生,名叫诺尔,他由担任汪精卫的医药顾问,而结成至交。当汪精卫为了两广的政治恩怨而被刺时,诺尔恰好趁秋高气爽,到西安去打猎;得到消息赶到南京,已在一星期之后。

    汪精卫当时是住在鼓楼医院,只动了一次手术,取出左腮中的碎骨与弹片;因为流血过多,身体虚弱不敢再动第二次手术,只好将左颊及背部的两枚子弹,仍旧留在那里。诺尔仔细诊察以后,认为左颊那枚子弹不赶紧拿掉,眼旁的高度红肿不会消退,将有失明之虞;因而冒险又开了一次刀。伤势仍然非常严重,极力主张移到医疗条件最好的上海去治疗。

    到了上海,汪精卫住在他的岳家,沪西安和寺路上的一座大宅。由于背部的子弹挟住在肋骨之间,所以开刀要请骨科医生;当时上海中西闻名的骨科权威是牛氏兄弟。替汪精卫动手术的是,老大牛惠霖。

    牛老大见过的要人极多,并没有将汪精卫当做一个了不起的病人看待;加以”艺高人胆大”看了x光片子以后,认为一刀下去,就可以把子弹箝出来,因而越加不当回事。

    开刀的地点就在汪精卫岳家的小客厅中。因为陈璧君的蛮不讲理是有名的;如果将汪精卫移到他的设备完善的上海骨科医院,陈璧君会干预医生、护士的职务,势必搞得很不愉快;既然是小手术,哪里开刀都一样。

    牛老大的想法没有错;错在开刀时间定在下午,时间又晚了一点。牛老大的酒瘾极大;不到下午5点钟就要弄半杯白兰地在手里,边晃边饮。这天要开刀,容不得他捧杯徐饮,倒了一大杯喝干,坐上汽车由枫林桥到安和寺路中;由于喝得太急,已颇有几分酒意。

    一有了酒意,事情看得更轻;而自信却又更甚,但他的一双手已不大听大脑的指挥。结果手术失败,而汪精卫吃尽了苦头,气得陈璧君几乎连”丢那妈”都快骂出口了。

    子弹仍旧留在背部,不幸地原已渐次痊可的糖尿病,却又复发。于是接纳了诺尔的建议,出国疗养;目的地是德国,因为邻近奥国的嘉士伯的矿泉水,对汪精卫的糖尿病很有用处。糖尿病人动外科手术,往往不容易收口:所以汪精卫要动第三次手术取出背部的子弹,治好糖尿病是个先决条件。

    没有多久,发生震动全世界的”西安事变”从北伐以来,汪精卫几度出国;而回国的原因,总是为了政局关系,陈璧君认为”少不得要汪先生出来收拾”兼程赶回国来”观变”

    接着,抗战爆发,政府西迁;无论时间上、设备上,都不容许他动第三次手术。迁延日久,潜伏在汪精卫身上的那一小块顽铁,终于因为生锈而作怪。

    作怪是在三十二年8月间,忍受了三个多月的疼痛,终于在这年耶诞以前,由南京日本陆军病院,将这颗子弹从汪精卫身体内排除。住院两个星期,医生认为情况良好,出院回归私邸,那天是三十三年元旦;不过新年假期刚刚完毕,头一天到院办公,就觉得身体不舒服。考虑下来,决定还是求教于诺尔。

    诺尔从上海奉召而至,诊察的过程,出乎意外地慎重;听了又听、看了又看,汪精卫的妻儿已感觉到情况不妙。最后诺尔请汪精卫起床,走几步路给他看。这一看,诺尔竟致痛哭失声。

    据说,病虽初发,情势严重;且有癌症的迹象。陈璧君不相信;只以为诺尔的一哭,大部分是感情作用。可是,症状毕竟一天坏似一天;腰部以下,渐渐麻痹,高烧不断,请了中日名医会诊,判断不是癌症;那么是什么病呢?不知道!

    这一下,陈璧君急得胃病复发,来势亦岂不轻。当时看胃病最出名的是个日本人,名叫黑川利雄,任职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;特别派飞机把他接了来,为陈璧君看胃病的同时,顺便替汪精卫也看一看。他的结论是:汪夫人的病不要紧,他有把握;汪先生的病,已到危险阶段,倘不立即施行手术,旦夕可以生变。

    于是陈璧君同意,委托黑川向日本政府接洽。日本政府当然不致于见死不救;但是所谓”绝对国防圈”已濒临崩溃的边缘,盟军空袭,日甚一日,对于汪精卫的安全问题,不能不作慎重考虑。

    几经策划,日本政府选定了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,作为汪精卫的治疗之地。

    于是这年——民国33年3月3日,一架专机载了汪精卫全家,到了日本,以名古屋帝大医院4楼的全部及3楼的一部分,拨归汪家专用。名古屋师团负责警戒;同时严密封锁消息,连日本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;只知道许多外科、内科、整形科、放射线科的名医,忽然到名古屋”旅行”去了。

    这些名医组成了一个”医团”为汪精卫的代名”梅号”展开了一连串精细的医疗作业。但这时的日本可怜得很,连橡皮手套亦很难买到;因此,这个医团的负责人斋藤真教授,动辄大发雷霆。

    斋藤是名古屋帝大的教授,是日本神经系外科的权威;经由黑川的推荐,膺此重任,经他主持会诊的结果,断定汪精卫所患的是,由弹伤所诱发的”多发性的骨髓肿症”此病极其罕见;许多开业多年的医生,连这种毛病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。

    到达日本的第一天诊断确实,连夜准备;第二天傍晚动手术。斋藤真在两名主要助手的协助之下操刀,所施行的手术,名为”椎弓切除术”局部麻醉后,由汪精卫的背部切开,深入前胸,切除了第四至第七排胸骨;手术很顺利,只一个多小时。当时汪精卫的腿部就有感觉,而且能作极轻度的活动。

    手术的第一阶段算是成功了,但是往后的工作仍然不乐观,这是个大手术,一刀开下去容易,汪精卫身体的复原,则大费周章;日军的败退,使得物质极缺,日本方面虽然有心帮汪精卫治好身体,无奈医疗用品来源有限,不易筹措,加上医院四周,日军严密布防,如临大敌,弄得陈璧君心里很不是味道。

    “梅号”医团的大夫都是被征召而来,多为各地好手,因为风云日亟,这些名医虽身在名古屋,但是多记惦着家中的老小,日常工作之间,也是神不守舍,上上下下的人都愁眉不展,那种际况真是可想而知,汪精卫看在眼里,真是欲哭无泪,心也不禁跟着沉了下去,想想自己的前途,颇有”英雄末路”之叹!

    日本号称军国主义,一切唯国家至上,这些医务人员受命行事,敢有不效忠之理,但是他们的心情因战局影响而萎靡,却也属人情之常,汪精卫和陈璧君想起当年日人前来谈判,大言倡倡,涂抹出一幅”大东亚共荣圈”的幻梦蓝图,真也成了此一时彼一时了。

    重庆方面因为局势的扭转,工作上也更加激奋,但是陈璧君的紧密封锁,却也真是很难”做”到确切的消息。

    情况就这样僵持了颇有一段时日,只是等待,别无他法。

    医院方面的人员进出,也是要严密搜身调查,很难冒充混入。倒是汪精卫可以稍动了,这个”进展”辗转传了出来。

    传出这个消息来的人,就是诺尔;来自重庆的国际情报人员,循线追踪,终于获知详情。据说”医团”中特设一名”联络官”名叫太田元次;原是那座医院中的外科住院医师,本来已决定派他到塞班岛的”玉碎部队”;正如”神风特攻队”一样,顾名思义,便知有出无还。那知他命不该绝,汪精卫一行第一天到医院时,即由他照料;细心体贴,能言善道,大得汪精卫夫妇的好感,便向院方要求,希望能得到他的经常服务。院方转报军部,特准缓役;在医团中担任联络官的任务,当手术完成后,喜孜孜地向在别室等候消息的汪氏家属,及东京派来的军部代表,报告治疗经过。

    “汪主席阁下,当手术进行中,足部即恢复温暖的感觉。手术历时一小时又三十八分完成;汪主席向全体医疗人员致谢,表示一旦康复,将益愈为大东亚和平而努力。由汪主席体内切除的骨片,连同血液,已作了详细的检查;确定是多发性骨髓肿症。”

    “愈后如何?”军部代表中的一名大佐问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可以乐观的。”

    在此后三四天,情况确可乐观:包括7位名医;4名助手的”医团”一天3次为汪精卫诊察,然后由太田发布的医疗消息,一直是”病况持续进步中”

    可惜好景不常,有一天,太田元次不再春风满面了;他说,汪精卫4夜有大量的盗汗。而且从这天以后,也不再公开汪精卫的病情。

    日本的局势,亦跟汪精卫的病一样,已入膏肓,无可救药。

    4月间,天皇裕仁的胞弟三笠宫,向军部暗示,应该考虑宣布京都和奈良是不设防都市。但是军部并无反应;因为他们还没有工夫来研究本土的防卫问题,正以全力在对付美国向日本”绝对国防圈”边缘各岛屿的攻势。新任陆军参谋长后宫淳大将表示:到了6月间,局势将更困难。

    这个夏天,对日本军阀来说,真如一个噩梦,关岛、提尼安岛与塞班岛,一起都落入美军手中。塞班岛陷落的恶耗到达东京,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说:“日本将面临崩溃的边缘。”6月19日爆发菲律宾海战,历时两天结束:马利安纳群岛失陷,陆军军务局长武藤章向他的副官喟然长叹:“日本败了!”

    病榻上的汪精卫也跟日本的国民一样,许多战败,败得凄惨无比的消息,是无法从报上看得到的。陈璧君所知亦不多;就是知道也不敢告诉他。不过从医生与护士那种忧郁的神色,以及供应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中,他也可以猜想得出,战局正在迅速恶化。只是恶化到如何程度,却不明白。

    他渴望得到真实的消息;但在医院中是无法办得到的。因此,当7月间,林柏生冒着溽暑来探病时,他决定不放松这个得以了解真相的机会。

    避开陈璧君的监视,汪精卫从林柏生口中,知道了塞班岛失陷的经过,以及又一次大规模海战——马利安纳海战,丧失了残余航空母舰的详细情形。

    “330架飞机,只剩下25架。”林柏生说:“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大将事先说过:帝国兴亡,在此一战结果失败了。”

    意思很明显,这一战决定了”帝国”必亡。汪精卫喟然长叹:“实在没有想到会有今天!”

    同样地,东条英机也没想到,会有如此起惨的”今天”;终于,他不能不辞职了。

    6月16日,以成都为根据地的美国驻华空军,以24、bb29重轰炸机,编队空袭九州北部的幡仓地区;7月8日又有十几架空袭九州西北部,使得日本人很深刻地感觉到战争已经逐渐迫近日本本土了。

    反对战争的声浪,逐渐可闻;以近卫为中心的重臣,在暗中发动反战运动。在塞班岛夫陷以后,近卫看出:如果陆军继续执政,结束战争的希望,永难实现。惟有倒阁,让东条”退阵”才有向英美试探停战的可能。于是,第一步具体行动,是解除东条的参谋总长的职务。

    东条是首相,兼任陆相,又兼任参谋总长;这是不合理的措施,海军早啧有烦言。因此,这个计划一发动,立即获得了有利的反应。

    于是由木户内府出面与东条展开谈判,要求参谋总长与内阁分离,以确立统帅权;此外还希望调换海军大臣,以及请重臣入阁,完成举国一致的强有力内阁。

    东条答应了第一点要求,请求任命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接替参谋总长。对于另外两点要求,觉得太过分了。

    所谓”重臣”是习惯上的称呼;他们之受到现在首相的尊重,亦是逐渐形成的,究其根本,到底没有制度上的规定,现任首相必须受他们的约束。而况,曾经担任过首相的所谓重臣,计有7人之多,从资格上推次序是:

    若倷礼次郎、冈田启介、广田弘毅、近卫文麿、平治骥一郎、阿部信行、米内光政。如果都邀请入阁,如何容纳得下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七重臣亦认为参加内阁是不可能的事,但他们的倒阁的想法是一致的,原因很多,如近卫是讨厌东条;冈田与米内一开头就反对陆军;广田与阿部倒是为了解决问题,尤其是阿部,基本上是同情东条的,替他在重臣面前,做了好些疏通的工作,可是他也认为东条不走,战争不了。

    在内阁中,亦有不满意东条的阁员,一个是国务相岸信介;一个是外相重光葵。由于他们在有意无意间的鼓吹,使得重臣们倒阁的倾向,益愈强烈,以致于连一向支持东条的木户内府亦爱莫能助——事实上由他出面提出3点要求,还是有着劝东条让步,以期保全的善意在内的。

    无奈这份善意很难接受。调换岛田海相的要求,来自冈田与米内,即因岛田支持陆军之故;在东条,道义上就不能舍其他的”患难之交”

    幸而岛田为大局着想,自甘让步,接受要求,推荐佐世保镇宋府长官野村大将接他的手;不过岛田仍旧留任军令部总长的要职。

    邀请重臣入阁,东条亦想努力使它实现;哪知一部分重臣,早已在岸信介那里下了工夫——请人入阁,先须留出容纳之地;判断第一个被要求让位的,必是国务相;所以只要岸信介不让,重臣即无法入阁。果然,当东条婉言求恳时,岸信介严词拒绝。他的答复是:要辞就总辞;单独辞职,仿佛他有了什么过失,歉难照办。

    当东条犹在继续挣扎时,7月17日晚上,7重臣聚集在平治骥一家举行餐会,正式决议:一致要求东条辞职。

    于是局势急转直下,东条在黎明时分接到报告后,在9点半晋见裕仁天皇,奏明辞职决心;10点钟召集阁议,决定总辞——4年前的同一天,东条受托第二次近卫内阁的陆相,连夜搭机飞赴东京;那时的意气风发,回想起来,恍如一梦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4点钟,天皇召集重臣会议,参加人员还有原枢密相及木户内府。首先由木户说明东条辞职情形;接着是米内报告拒绝入阁的经过,接下来讨论继任人选。

    阿部认为际此非常时局,仍以现役军人担任首相为宜,即席推荐米内出马。这是”将”他的”军”;米内很巧妙地推托,说关于政治,仍由文官负责为宜。而作为文官的若槻,立即反驳,同意阿部的意见,在战争中,应由军人主政。近卫接着发言,主张缩小范围,先决定是由海军还是陆军组阁?

    这是原则之一,另外原枢密相提出由军人出身的五重臣合组内阁;广田试探有无组织皇族内阁的必要,都遭否决了。最后采纳了近卫的原则,缩小范围,在陆海军人之中选择。

    于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