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跑车文学 www.pcwx.cc,大秦帝国5:铁血文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经是支离破碎,统属之难无以言说。更有一点,楚国南迁郢寿时,几乎将丰饶富庶的陈城搬空,人口流失,商旅锐减,粮草辎重全然没有了根基。若再度以陈城为根基,只怕粮草辎重输送的数百里长线会立即成为秦军最好的施展所在。粮道一旦被遮绝,楚军只怕也会成为第二个长平大战的赵军,项燕也必是第二个赵括无疑。当此之时,项燕只能收缩防线,聚集有可能聚集的最大军力,扼守咽喉与秦军一战,舍此奈何?然则,那些不谙军情不知兵法却又闭塞昏聩的老世族大臣们,心下却只恪守着“抗秦必以淮北陈城重镇为根基”的传统方略,对他的苦心运筹种种指责多方质疑,甚或以迟滞大军迟滞粮草相要挟,远离庙堂的项燕真有些百口莫辩了。

    迄今为止,除了原驻汝阴的三万步军,抵达汝阴大营的只有陈城八万步骑混编大军。陈城军之所以能如期南下,还在于项燕的嫡长子项梁是陈城军主将。而淮南的八万精锐步军距离汝阴只有三百余里,走了十个月竟还迟迟黏在半道。江东的十余万步骑,也在北上抵达淮水南岸的淮阴要塞后莫名其妙地开始停滞不前了。也就是说,项燕能调的四支军马,目下只到了两支十一万,两支主力大军则做了泥牛入海。

    “江东大军如此迟滞,岂有此理!”

    愤然之下,项燕派出项梁——国家艰危之时竟然只有自己的儿子可以信任,这也是项燕的莫名悲哀——星夜赶赴淮阴查勘实情,若果真是不得已,他便要亲赴郢寿诉诸楚王了。旬日后,项梁风尘仆仆赶回,诉说了江东军的迟滞原因。而这一切,还都是时任江东军裨将的项燕的次子项伯秘密探察清楚,又秘密告知项梁的:江东军主将景焯接到大司马叔父景柽的密件,说昭氏一族有人密告项氏在江东聚结私兵,图谋与越人部族作乱自立,楚王正在派员秘密查勘;大军或可能再度南下平乱,项燕能否领军亦未可知,江东军当以粮草未齐为由,原地等待王命。

    “狗彘不食!”

    项燕愤怒了,飞骑马队连夜赶赴都城请见楚王。晨曦初露,素来稳健谦和的项燕脸色铁青地带着一队精锐剑士直闯王城。慌得楚王负刍王冠也没戴,散发赤脚披着大袍便匆匆出来了。项燕一反常态地强横,声言要立地与昭氏告密者对质,若查无实据,楚王须立即斩首诬告者,否则项氏反出楚国!负刍大惊失色,二话不说下令王城郎尹捉来了昭氏那个告密者,对质不消半个时辰,亲自一剑刺穿了告密者的咽喉。楚王负刍说,此人告密属实,王室派人查勘却是虚妄,果然疑忌项氏,岂能不先解项燕兵权?江东军迟滞不前,本王亦有难言之隐也!天亮之后,楚王负刍立即召来已经还都的几位世族大臣,当殿申明项氏绝无聚结私兵谋乱之举,后若再告,立地治罪。项燕冷面肃杀,当殿森森然宣告:“项氏若图谋作乱,秦军南下便是时机!何须抗秦自伤?若有人定逼项氏反楚,则项氏未必不反!项氏反楚,第一刀便杀逼我反者!国难当头,王族大族不顾楚国,项氏何计楚国?!”

    这番肃杀凛冽的宣言,使楚国庙堂对项氏的种种不实流言销声匿迹了。项燕至此明白了一个道理,在世族林立竟相蚕食的楚国,一味地效忠国家非但于事无补,且有杀身灭族之祸,若得自立报国,便得有适时适度的强横霸道,否则一事无成。然则,回到汝阴幕府几个月,淮南军与江东军还是迟迟不能抵达,理由多得令项燕哭笑不得。无奈之下,项燕只有做最不济的谋划了。其中最要紧的一着,便是以特急将令单调出江东军的次子项伯,教项伯持项燕密令返回江东,将项氏封地的八千子弟兵全数带来汝阴,再编入由陈城军精心遴选出的八千壮勇,以项梁项伯为主将副将,编成了一支缓急可用的精锐中坚。

    列位看官留意,封地子弟兵,是中原战国所无而楚国独具特色的物事,故此不得不予以交代。盖楚国在上述三方合乎法度的军力之外,还有一种中原战国已经不存在的潜在军力,这便是各世族封主的所谓壮勇子弟兵。究其实,这等子弟兵是各封主以自家财力建立起来的私家军队,多则万余,少则数千,兵器精良,衣甲粮草丰裕,实际战力甚或强于邦国军旅。楚国之所以始终不能真正废止私兵,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处:一则,楚国源于相对封闭的山地部族立国,其所秉承的传统封地制,也始终相对完整地保留着,私家成军的根基始终存在;再则,楚国山川广袤险峻,部族众多,星散于险山恶水,习俗差异极大,故变乱多生,而一旦变乱蔓延,国府大军往往鞭长莫及,世族私兵则事实上成为保护封地并最终剿灭变乱的主要力量。楚顷襄王时期,曾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“庄跻暴郢”之乱,若非遍布楚国的世族私兵,楚国很可能便在这场举国动荡中灭亡了。

    这个庄跻,原本是南楚洞庭郡的将军。其时,庄氏部族出了一个名士庄辛,奔走合纵抗秦,一时成为楚国名臣。后来,因楚国老世族排斥而遭顷襄王疑忌,庄辛被迫逃亡赵国。再后来,楚国对秦战争大败,楚国欲联结中原重起合纵,顷襄王才不得不再度召回庄辛。庄辛归来,以“螳螂捕蝉,不知黄雀在后”为比喻说动楚王,遂再度领政奔走合纵。谁知顷襄王受老世族掣肘,又再度罢黜庄辛,并大大削减了庄氏封地。虽然,谁也说不清楚期间究竟生出了何等谋划,更说不清楚庄辛与这件事有没有关联,总归是庄氏部族的将军庄跻,率领着数千兵士与族人起事了。庄跻起事的第一个举动,是率领乔装成庶民的士兵们混入郢都,汹汹然大举攻占官署,劫掠杀戮老世族府邸,并包围了王城。整个郢都骤然陷入一片混乱,楚国朝野大为震惊。此所谓“庄跻暴郢”也。后来,在渐渐聚拢的王师围攻下,庄跻率众被迫退出郢都,却又飓风般杀向江东,再席卷南楚,占据了湘水地带。后来,庄跻部又驰驱千里,南越五岭,占据了滇地,遂称王号,并自立为邦国。立国后大约财货不足,庄跻又率兵北上,再度席卷了湘水江东。楚国庙堂深为震恐,曾数度发兵追击围攻,皆因大军无法在高山峻岭与江河湖海中捕捉剽悍灵动的庄跻军,每次都是劳师无功。当此之时,各世族为了自家封地不受劫掠杀戮,遂纷纷自发地以私家子弟兵围追堵截,前后历时十余年,庄跻暴动及其余波方告平息。

    庄跻举兵,对楚国与当时天下造成的震撼极大,以至当时的名士大著几乎都有评说。苟子议兵篇云:“庄跻起,楚分而为三四。”并进而将庄跻用兵与齐国田单、秦国商鞅等同并论,以为“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”韩非子喻老云:“庄跻为盗于境内,而吏不能禁,此政之乱也。”吕氏春秋介立,更将庄跻之乱对楚国的影响,与长平大战对赵国之影响并论。后世史记礼书亦云:“庄跻起,楚分而为四参。”论衡命义篇则云:“庄跻横行天下,聚党数千,攻夺人物,断斩人身。”凡此等等,皆证明了一个事实:庄跻之乱,使奉行封地自治传统的楚国更加支离破碎了。根本原因在于,庄跻之乱使楚国世族的私家武装走到了前台,分治之势更加难以动摇。

    项氏的江东子弟兵,正是在庄跻之乱中崛起的一支劲旅。

    项氏部族曾经沧海,其兴衰沉浮之多,常令项燕不胜感慨。

    殷商王朝时,有一个小方国项,因其仅为第四等子爵,故云项子国,其国濒临洧水,有地方圆百余里而已。这个项子国,皆以国为姓,有了最早的项氏部族。周灭商,弱小的项子国没有出兵勤王。周初有管蔡武庚之乱,已经失国的项氏部族专事渔猎,也没有卷入。为此,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重新分封,着意恢复了项氏封地,以为小邦忠顺之楷模,于是又有了项子国。历经数百年,周平王东迁洛阳,天下遂入纷争不休的春秋之世。其后的项子国,吞灭了周边十几个更小的城邦小诸侯,经周王室认可更名,正式号为项国,其国都项城便成了淮北小有声威的重镇。

    正在项国欣欣然蓬勃兴旺之际,中国大势一朝变了。西部戎狄、北方胡族、南部诸蛮、东部诸夷,似乎约好的一般同时向中原汹汹然进犯,烧杀劫掠的战火弥漫了所有的诸侯国的缝隙。其时,春秋霸主齐桓公在丞相管仲襄助下,会盟诸侯,一力举起“尊王攘夷”大旗,呼吁诸侯放弃纷争,共同抵御四面蛮夷。中国诸侯遂各自奋勇,纷纷出兵组成联军,合力反击洪水般的蛮夷入侵。然则,在齐国九次会盟诸侯组建联军的年月里,项国却死死固守着自家封地,一如既往地采取了观望对策,罕见地没有出兵攘夷联军。对此,齐桓公耿耿不能释怀,在夷患消除之后与当时的大国鲁国会盟,秘密达成了一个惩罚项国的盟约。于是,在此年春季,鲁僖公以狩猎为名,率军突然兵临项城,吞灭了项国。至此,淮北空留项城之名,项国土地划入鲁国,而项氏国人则被鲁国交给了人口稀少的齐国。齐国丞相管仲颁布的命令是:项氏部族全数放逐东海,罚为刑徒苦役,充作渔猎部族。

    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,项氏部族秘密逃亡东南,进入了齐国鞭长莫及的吴国震泽,在茫茫水域开始了艰难的渔猎生涯。遭此一番劫难,项氏部族痛定思痛,多次合族共议未来生路,终究悟出了一个道理:不以武备立身立国,无论观望纷争或是卷入纷争,即或偶有小成,最终都只是强者鱼腩而已。自此,项氏部族大兴尚武之风,或渔或猎或耕,人人皆须习武强身,族中子弟但有才具,必须以修习兵法为第一要务。与此同时,项氏大改族法,举族诸业皆以军制统辖,但有危难,举族为兵。渐渐地,吴中项氏的强悍声名在吴国越国传播开来,项氏子弟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吴越两国的军旅。

    倏忽百年,天下进入了铁血大争的战国之世。越国灭了吴国,楚国又灭了越国。越国灭吴时,项氏举族为战,成为一支令越王勾践很是头疼的亡命精锐。直至越国宣告灭亡,项氏都没有归顺越国,而是遁入震泽,多方联结旧吴部族,屡屡举兵向越国发难。虽然一直未能恢复吴国,然项氏大名却已远播天下。及至楚国灭越,为镇抚星散抗楚的百越部族,楚威王遂派特使进入震泽,隆重邀项氏出水。楚威王开出的条件是:许项氏以吴中为专领封地,得在泗水下相建立城邑为治所,领镇抚百越之重任。如此优厚之许诺,实则将项氏等同于楚国三大世族了。因为,只有楚国的昭屈景三大世族,才能在专领封地之外,又在楚国都城地带另建一座治所城邑。当时,楚国都城是寿春,下相正在寿春东北百里之外。项氏合族会商,一则基于与越国世仇,二则基于楚国所许吴中封地之丰饶及地位之崇高,终于接受了楚王的招抚,归顺了楚国,肩负起镇抚东南岭南百越的重任。

    自此,强悍的项氏进入了楚国军旅,成了楚国四大世族之一。

    然则,项氏终究不能与楚国的昭、屈、景三大老世族相比。盖昭、屈、景者,都是古老的楚国王族的分支繁衍,盘根错节根基深厚,非但封地广袤,且在庙堂也始终居于主宰地位。楚国传统,昭氏多掌令尹大权,统辖国事;屈氏则多居莫敖,掌王族军政事务;景氏则多居大司马,掌关防与举国军务。项氏以军旅成名入楚,在庙堂格局中历来无传统高位,而只能以军功实力立族立身。所以然者,是因为统辖全军的大将军也罢,独领一军的城防将军也罢,都是战时得受兵符方能施展作为,与身居枢要有经常发令权的世族大臣很难抗衡。且不说大军兵员将领来源多样,永远不可能一族独成,欲以手握军权而号令天下,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艰难的,何况楚国这种多方渗透相互纠结的国家。唯其如此,身为大族世族的项氏,始终只能在平定频繁发作的越人之乱中显示其实力,其庙堂影响力却一直不大。若非庄跻之乱,只怕项氏还不会有军旅轴心之地位。

    庄跻之乱,朝野震恐,官军乏力。其时,年方弱冠的项燕只是吴郡的一个都尉,随主将率领的两万官军截杀驰驱往来如狂飙的庄跻军。楚国官军战力太差,以致两次均遭败绩。年青的项燕深感屈辱,连夜赶回震泽与族老们聚商,吁请亲率族中子弟兵为国除患。这个被族人呼为少将军的小小都尉,慷慨激昂之辞震撼了项氏族人。三日后,合族遴选出了八千子弟兵,由族长郑重其事地交给了项燕。举国纷乱之时,项燕一不请王命,二不请官军,独率八千子弟兵轻装上阵,开始了追歼庄跻军的飞行军战事。历经三年,项燕军渡江水、越云梦、过五岭、下湘水、入洞庭,死死咬住庄跻军不放,大小历经四十余战,最终干净地歼灭了这支亘古未见的剽悍飞行军,将庄跻首级呈献给了楚王。由是,年青的都尉项燕一举成为楚国名将,项氏子弟兵则一举成为威震楚国的精锐之旅。其后,楚人但言楚军战力,不说官军,上口一句便是:“不消说得,江东八千子弟兵!”

    三十余年过去,项燕已是年近花甲的老将了,领举国之兵抗秦,却依然得依靠江东子弟兵为中坚,项燕不禁很有些怅然。

    “父亲——”

    暮色斜阳之下,遥遥一支马队伴着沙哑的喊声从东南飞来。

    不用说,是季子项梁回来了。

    项燕有四个儿子,以伯、仲、叔、季的排行说,长子(伯)、次子(仲)厚重务实,始终在下相经营封地事务。三子(叔)项伯、四子(季)项梁皆好军旅,且颇有才具,随了项燕入军,目下都已经是闻名军中的战将了。更重要的是,在族系林立的楚军中,只有这两个儿子,堪称项燕的左膀右臂。

    “季梁,郢都情势如何?”项燕大步匆匆迎来。

    “父亲!各方大体通达!楚王特使也来了!”

    项燕长吁一声,脚下一软,几乎要瘫倒在地了。项梁疾步过来扶住,低声问了一句:“父亲,秦军情形如何?”项燕站稳身形,向项梁身后的王使一拱手道:“王使远来,鞍马劳顿,请入幕府洗尘。”这才回身道“斥候新报,秦军在安陵逗留旬日,尚未南下。如此,我军稍有喘息之机。”项梁惊讶,边走边说:“不可思议也!秦军如何能在安陵逗留旬日之久?莫非有诈?”项燕道:“诈归诈,大军未动总是事实。不想它,立即聚将,宣示王命!”

    汝阴幕府的聚将鼓隆隆响了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